张明俊,全国劳动模范,安康市汉滨区瀛湖镇天柱山村原党支部书记,省第十一届、十二届人大代表。2015年6月,因胃癌医治无效去世。
2015年6月20日,安康市一家医院。张明俊突然从病床上挣扎着起来,紧紧握住妻子陈光娣的手。陈光娣以为丈夫要给自己交代后事,连忙专心地听着。
“我要是能再活个三五年,一定要让天柱山村大变样。”张明俊气息微弱地说完,又无力地躺了下去。
陈光娣瞬间泪流满面。
这是张明俊有生之年给家人说的最后一句话。
6月25日11时,张明俊带着眷恋与遗憾,永远地走了,年仅50岁。
得知张明俊离世的噩耗后,数千名干部群众自发赶到殡仪馆,参加告别活动。面对他的英年早逝,前去祭奠告别的人们泪流满面,失声痛哭,就连殡仪馆的工作人员也被感染得哭了又哭。
谁能想到,曾经几百元、几千元、几万元赞助别人的人,曾经向公益事业捐赠110多万元的人,曾经拥有一家固定资产3200万元企业的人,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,连自己的医药费都需要外界捐助。
但,这不是张明俊的遗憾,他的遗憾是,乡亲们还在等着盼着他,而他再也不能带着乡亲们致富了。
“明俊是个实在人,务实守信,工程交给他,我放心……”——安康水电厂水工分厂主任屈富强
因为家境贫寒,张明俊高中毕业后,便去城里打工,攒了一点钱后,回到村里办起了一家日用百货代销店。
“开商店那些年,钱没挣到多少,村民赊账却有8万多元。但是他从来没有欠过别人一分钱,也从没有主动去要过一分钱,更不准我去催。他常说,乡亲们手头紧,有钱了会还给我们的。”妻子陈光娣回忆说。
1999年,看到村里剩余劳力日益增多,为寻求更大的致富空间,张明俊将经营了十多年的商店转让,投入全部资金与别人合股成立了安康信立建筑有限公司。
2007年4月,张明俊的公司在签约安康水电厂大坝廊道照明工程项目后,铜价突然暴涨,如果按照原合同造价施工,将面临巨额亏损。干不干?公司从股东到管理人员都打了退堂鼓,而张明俊一点都没犹豫:“亏损再大也要把这个工程干好,我们虽然在经济上受了损失,但收获的是诚信,诚信无价。”
三个月后,工程如期保质保量交付给甲方,公司却亏损了十万多元。
“如果没有张明俊,这些道路不可能建设得这么快、这么好,这在安康是首屈一指的。”——天柱山村村主任王本功
7月的天柱山,在湛蓝天空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青翠。一条条平整的道路在山间蜿蜒盘旋。
村主任王本功说:“修路时,张明俊垫付了不少资金,他和家人从没提过要钱的事。过去下雨的时候,大家出门两腿泥,现在无论天晴下雨一个样。不管是出门办事还是走亲访友,脚上的鞋迟早都是干干净净的。”
2002年10月,张明俊担任天柱山村党支部书记后,做的第一件事情,就是带领群众修路。
山坡太陡,施工难度大,修路耗资大。为修路,张明俊没日没夜地组织召开干部党员大会和群众会,深入实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,协调解决用地等各种问题。面对资金短缺的困难,他到市、区政府及移民部门和慈善机构等单位“化缘”,请求资助。对于资金缺口,他个人先行垫资。工程没有人来承包建设,他让自己的建筑公司来施工……
在张明俊的带动下,天柱山村家家户户齐上阵,男女老少齐动手,修通硬化通村、到组、入户公路14条41公里,修建联户路6条5公里,98%的农户家门口通了水泥路。
“为了我们的事,张支书都那样卖命了,我们除了卖命干还能咋样。”——天柱山村村民冯甲生
村民冯甲生所在的十四组位于山顶,是村上最偏远的组,交通不便,6户20多口人一直盼着有条公路。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张明俊走访群众,实地调查了解,发现从临近学坊村的公路到十四组不到两公里,于是他便想从这里开始修路,但这不仅需要邻村的干部群众同意,而且还需要占用人家的地。张明俊没有畏难,马上带着村民去和学坊村沟通。
“那几天,我见识了明俊的功夫。每天和人家一谈就是大半夜。晚上过了十点钟,我坐在那儿直打盹,熬不住,但他精神抖擞,还在那里给人家讲道理,每天都熬到半夜一两点,最终做通了邻村干部群众的工作,他又自己掏钱给人家补偿。”冯甲生说。
2002年6月,道路开工后,张明俊坚持实地督查,直到贯通。
盛夏的太阳像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,张明俊到工地,往返需要步行十几里山路。晴天,每次都是汗流浃背;雨天,双脚都粘满烂泥。
“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,难得的是做一辈子好事,而张明俊做到了。”——天柱山村村民郭元英
“他不是我们的亲人,胜似亲人。”村民们这样评价张明俊。
瀛湖镇第一小学校长汪成平得血癌期间,张明俊先后多次到医院看望慰问,送去医药费5万余元。
村民罗其林因车祸双腿被撞断,张明俊第一时间赶到医院,送去了3000元治疗费。罗其林治愈出院后,他又送去了米、面、油等慰问品。看到一家六口人住在牛毛毡房子里,他又拿出5000元,帮助他家改善居住条件。随后几年里,为了帮助罗其林一家找到生活出路,张明俊掏出2000元引导他养鸡,资助3000元帮他养羊,资助3800元养牛办厂,孩子上大学,张明俊又送去5000元。2013年,张明俊被评为“陕西最美村官”,他从奖金中拿出1000元给了罗其林。
村民谢远文雇的帮工在干活时摔成粉碎性骨折,他正为医疗费发愁,张明俊拿出7000元,协调村上资助1000元,然后个人又给他担保贷款1万元,帮他解了燃眉之急。村民李远生不慎骨折,汪德俭的儿子被毒蛇咬伤,张远清的孩子患病……张明俊都伸出了援助之手。罗天会、谢远明等人想跑运输,张明俊帮他们贷款买车,让他们一步步走上了致富路。
提到张明俊,开理发店的徐峰说:“他让我为本村和周边的五保户、贫困家庭老人以及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理发,由他出钱。”在瀛湖街道的两个理发店,张明俊每年为老人理发所支付的费用达八九千元。在张明俊的感召下,理发店每月1日定期为瀛湖镇敬老院的老人义务理发。
村民尤自霞,2010年丈夫意外死亡,留下母子二人,而她又连续两次大腿骨折。正当她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时候,张明俊主动上门找到她,在自己的公司为她安排了工作。尤自霞说:“要不是张支书,我不知道自己的苦日子啥时候是个尽头。他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,也给了我们母子生活的信心。”
据村民们粗略估算,多年来,张明俊在扶贫帮困、捐资助学、扶持公益事业等方面的捐款有110多万元,累计帮扶贫困户200多户。
“只要我当村党支部书记,就不能让我们村有一个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。”——摘自张明俊日记
同村的罗天娥考上了大学,家里却拿不出8000元的学费,孩子只得忍痛弃学。当她收拾好行李准备外出打工时,张明俊把所需的学费送到了她的手中。瀛湖高中一位贫困生考入四川一所重点大学,张明俊资助了1500元,让这名学生获得了宝贵的大学求学机会。
南昌大学学生罗姣在给张明俊的信中写道:“金钱有价,情义无价。张叔叔,您对我们的资助,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鼓励,也是对我们精神和理想信念的帮扶。我将努力学习,做一个像您一样的人,坚守高尚的品质、造福桑梓的情怀以及艰苦创业、热心公益的崇高精神,回报社会。”像这样的感谢信和手机短信,张明俊经常收到。
天柱山希望小学校长杨丽说,2002年,学校购买电脑缺资金,张明俊捐赠了2000元。2003年,学校两间厨房和两间教工宿舍被鉴定为危房无法使用,张明俊又拿出1.2万元维修。每年“六一”、国庆节、元旦、教师节,自费慰问老师和学生,成了张明俊的惯例,没有落下过一次。
有人为张明俊做了一个粗略统计,多年来,他固定帮扶的贫困学生有38名。
“我是农民的后代,大山的儿子。党员和群众推选我当支书,我就得干出个样子。”——摘自张明俊日记
“没有张支书,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。”村民们说。
长期以来,天柱山村的群众瞅着瀛湖水流过,却是“水在山下走,人在山上愁”。为了解决吃水难,张明俊充分调动村民修建水窖的积极性,个人对修建每口水窖奖励100元,争取上级扶持110万元,组织动员村民投劳1万多个,修建集中供水工程8处,修建蓄水窖290口,让85%的村民喝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。
为了解决村民用电难,张明俊组织动员村民栽电杆、拉电线,争取电力部门农网改造项目15公里,解决了全村100%农户的用电,村民家家户户看上卫星电视,40%的农户实现了宽带上网。
“只有乡亲们都富起来,我们村的面貌才会从根本上改观。”张明俊对村干部说。
经过反复调研、论证,张明俊带领村里的干部和“能人”,引进优良核桃品种,采取“支部+协会+农户”、“产业+基地”等模式,流转治理土地3500亩,发展精品核桃园3500亩、板栗园1000亩、其他果园1000亩。
如今,天柱山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4630元,增长到2014年的10937元。
“明俊为村上的群众办了好事,个人应得的工资和各种奖金一分钱没有落下,反而拿自己的钱发给大家。”——村民汪金成
今年5月5日,张明俊参加完全国劳模表彰大会后,从北京回到村里,把获得的1万元奖金全部拿出来,另外又拿出了5500元,一起发给了对村里发展有贡献的老共产党员、退休村干部、产业大户、在职干部、村办小学老师及贫困群众。
村民们已经记不清张明俊给大家发过多少次钱了,只记得他每次获得奖励,都把奖金奖品分发给乡亲们。
张明俊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十三年来,从未领过工资,而是把他个人应得的工资和奖金全部给了村上,作为办公经费使用。他为工作、为集体、为村民办事,所有的花费都是自己掏钱,从未报销过一分钱的接待费和差旅费。
在村委会旁边的群众文化活动广场上,村主任王本功说:“这个广场是张明俊垫资四十多万元修建的,村上应该付费的,但至今资金没有着落,而明俊从没有强调过这个事。他经常给我说,只要自己能够想办法,先办了群众的事情,再说自己的事。”
天柱山白云寺步行台阶入口处的文体广场,也是张明俊垫资四十多万元修建而成的,不仅满足了附近四五个小组群众的文体活动需要,也解决了天柱山旅游旺季游客停车难的问题。
“人这一辈子,只要有事做,能做成事,不在乎能够活多久,都是快乐的。”——张明俊给妻子的遗言
村里发展起来了,张明俊的身体却累垮了。
近年,张明俊经常感觉腹部疼痛,夜里时常无法入眠,身体日渐消瘦。家人多次劝他去医院检查,他总是说:“哎,村里一大摊子事呢,总得把工作安排好了再去吧。”
2015年2月初,张明俊腹部出现严重不适,借在省上开人代会的机会,他到医院做了个检查,结果竟是胃癌晚期。得知自己的病情后,他对村民及家人一直隐瞒着,继续忙前忙后。直到5月中旬,张明俊病情恶化,胃部大出血,住进了医院。闻讯赶来探望的村民,每天在病房外排成了长队。
在医院,张明俊还不忘关心村民的生活和村里的事务,让村两委班子把重点工作用手机拍成照片传给他看。主治医生说,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病人,得了重病不专心治疗,倒把病房当成了办公室。
妻子陈光娣说:“我们劝他好好休息,而他却说,时间不多了,该干啥还得干啥。”
村主任王本功说,张明俊住院期间,给他打了两次电话,第一次是嘱托,天柱山希望小学“六一”的活动自己不能亲自参加了,但他个人出资2000元,让王本功代表村上给每个学生送一个书包,还有文具盒、铅笔等。第二次在电话里叮咛,要请当天参加活动的老师和市上来的慰问人员吃顿便饭,花费算他个人的。
村文书汪成兴回忆,张明俊和他最后一次通话交代了两件事:“一是村小学的修缮要负责抓好,二是到天柱山旅游景点中途的塌方路段要想办法修整好。”
他们不知道的是,这几次电话都是张明俊在病痛中清醒的时候打给他们的。
当村干部得知张明俊病危的消息,赶到病房后,张明俊用了很大的力气对他们说:“你们回去,村上的工作还是要好好搞。”
“张明俊是个有八分钱,都会对社会奉献十分钱的人。”汉滨区工商联主席马安武说。
张明俊住院期间,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,最后家人已经交不起治疗费。
“张明俊扶贫济困,帮助了别人一辈子,最后却成了救助对象。”马安武感叹。
2015年4月28日,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后,张明俊在日记中写道:“我一定不辜负组织和群众的希望,以更大的努力和实实在在的工作,以自己全部的光和热,回报组织、回报人民,永远走在为人民服务的大道上。”